铜粉末冶金技术如何实现材料的高韧性化
铜粉末冶金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材料制备工艺,通过粉末混合、压制和烧结等步骤,能够制备出具有特定性能的铜基材料。为了实现材料的高韧性化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:
一、优化粉末制备工艺
采用先进的粉末制备技术:
气雾化法和电解法能够生产出具有更好流动性、形态和分布均匀性、较高纯度的铜粉。这些特性有助于提高材料的致密性和均匀性,从而增强韧性。
合理控制铜粉的粒度分布,避免过多的精细粉末浪费,同时保持材料性能的稳定。
二、添加增强相
纳米材料的添加:
添加纳米氧化铝颗粒可以显著提高铜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。例如,通过高能球磨法将纳米氧化铝颗粒均匀分散在铜粉中,可以形成增强相,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。
石墨烯的添加也能有效提高铜基复合材料的韧性。研究表明,适量添加石墨烯可以提高材料的伸长率,同时保持较高的抗拉强度。
金属纤维增强:
金属纤维的加入可以增加基体的力学性能,提高基体的导热系数,并防止裂纹扩展。例如,钛纤维或铜纤维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疲劳性能。
三、优化烧结工艺
真空烧结与热压:
在真空烧结炉中进行双向热压,可以有效减少材料中的孔隙率,提高材料的致密性。例如,采用真空烧结和热压工艺制备的铜基复合材料,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显著提高。
控制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,确保材料在烧结过程中充分致密化,同时避免晶粒过度长大。
梯度烧结:
采用梯度烧结技术,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韧性区,提高材料的整体韧性。例如,通过梯度烧结制备的WC-Ti(C,N)-Co合金,其表面韧性区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抗裂性能。
四、微观结构设计
粗细晶梯度过渡结构:
通过分步添加增强相并调整高能球磨转速和时间,形成粗细晶梯度过渡结构以及网状粗晶分布结构。这种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,同时减少裂纹的萌生和扩展。
例如,采用这种技术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,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显著提高。
仿生结构设计:
受到仿生贝壳结构启发,通过化学途径复制冷杉木结构,制备出层状多孔铜结构,然后浸渗氧化石墨烯溶液,制备出还原氧化石墨烯铜基复合层状材料。这种材料展示了高强度和高韧性,适合用于高韧性要求的应用场景。
五、后处理工艺
锻造与挤压:
对烧结后的材料进行锻造或挤压处理,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致密性和均匀性。例如,通过挤压处理的铜基复合材料,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显著提高。
适当的锻造或挤压变形比可以优化材料的微观结构,提高其韧性和强度。
表面处理:
对材料表面进行喷砂、抛光或涂层处理,可以减少表面缺陷,提高材料的抗疲劳性能。例如,对铜基复合材料表面进行喷砂处理,可以显著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。
通过优化粉末制备工艺、添加增强相、优化烧结工艺、设计合理的微观结构以及进行适当的后处理,铜粉末冶金技术可以有效实现材料的高韧性化。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,还改善了其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,使其在航空航天、汽车制造、电子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莱州市铜基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 2012-2022 All Right Reserved. 备案号:鲁ICP备2024128270号-1